在心理學上提到夢,就不得不提到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,他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開山鼻祖,也是解析夢的大家。
他所著的關于夢的心理學書籍《夢的解析》,又翻譯為《釋夢》,這本書是心理學上論述夢的經典之作,奠定了他在解夢這件事上,無與倫比的心理學地位,至今無人能出其右。
弗洛伊德就認為其實人們只做三種夢,這三種夢分別是:愿望實現的夢;焦慮的夢;恐懼的夢。
我們要去解夢,要去釋夢,也要從這個三方面入手:
1、回顧白天的愿望,去解釋愿望實現的夢
弗洛伊德認為人們做夢的目的是為了在夢中實現自己的愿望,因為在現實生活中,有一些愿望是受到約束的,特別是道德規范的約束。
日常生活中被壓抑下來的愿望,在夢中就可以得到實現,這是人們喜歡用的方式,這是因為在進入睡眠狀態的時候,意識就放松了,開始休眠了,意識中的“監管”也會隨之會松懈下來,潛意識開始活躍,被壓抑到潛意識里的愿望就開始表達。
但是這種表達不會是很直接的,只有一部分夢是直接達成愿望的,比如你白天特別想做一件事,晚上夢想成真了。
絕大部分表達會是繞個彎的,也就是說夢中的愿望是會“改頭換面”的,如果我們要去理解,要去解釋這個夢。